提 要:要深刻認識我國科技創新的現實背景,重視科技創新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以科技創新獲得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
當前,黨和國家將科技創新放在了歷史性重要位置,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華潤集團要積極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努力攻克“卡脖子”技術,在科技創新中爭當排頭兵、主力軍,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從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從推進實施“十三五”到規劃“十四五”,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不斷強調科技創新對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他指出,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注我國戰略科技能力的建設問題,對“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靠什么干”等問題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強調科技創新要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企業要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提出要建設新型科技創新的舉國體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強調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等。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指示,給我國科技創新戰略制定和實施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科技創新的現實背景,重視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戰略意義,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以科技創新獲得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
從國家層面看,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影響和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關鍵變量,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2021年7月,劉鶴副總理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作為中央企業,華潤集團有責任擔負起科技創新國家隊的使命,將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作為關系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來對待,彰顯責任擔當,在助力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發揮優勢、貢獻力量。
從企業層面看,科技創新代表著未來,抓科技創新就是抓住了未來的發展。培育增量業務、打造新的增長點,要靠科技創新。鞏固存量業務、獲取競爭優勢,也要靠科技創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間、海洋等領域的原創突破為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提供了更多創新源泉,學科之間、科學和技術之間、技術之間、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日益呈現交叉融合趨勢。科技創新風起云涌,不進則退。科技創新是贏得戰略主動權、通向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需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選準優勢領域緊跟國際前沿。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政策,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一些長期困擾我國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瓶頸正在化解。2016年中央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部署了堅持雙輪驅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構建一個體系(國家創新體系)、推動六大轉變的發展戰略,提出到2030年我國要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19年科技部印發文件,對決勝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出指導性意見,涉及系統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增強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引導科研院所精干高效發展、改革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體制機制等。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件落實科研機構和人員自主權政策,涉及儀器采購管理權、科研人員技術路線決策權、項目過程管理權,科研人員松綁減負。2018年科技部、國資委聯合印發文件,對中央企業推進創新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提出要從政策引導、機制創新、研發投入、項目實施、平臺建設、人才培育、科技金融、國際合作等環節進行政策支持,加強中央企業科技創新能力。2021年國資委出臺文件,要求中央企業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國家通過稅收激勵等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對科研機構建立健全符合科學規律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展方面,規劃提出要聚焦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優化國家創新基地,支持新型創新主體,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方面,規劃提出要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設立研發準備金支持產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發,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在考核指標方面,規劃提出了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兩個關鍵指標。
當前方興未艾的全球科技革命、不斷完善的國家科技創新政策、實施中的“十四五”發展戰略、落實中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都為華潤集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發展科技類業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國際研發合作,釋放創新活力,提供了難得機遇。
華潤集團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吃透政策精神,加強研發投入,推動研發資源整合,完善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努力營造鼓勵包容創新的環境氛圍,催生重大原創性成果,努力成為原創技術的需求提供者、創新組織者、市場應用者,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一)明確研發方向
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持續加大在微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數字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投入。加快對集成電路、材料科學、制氫及儲能、環保、創新藥、數字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及成果轉化,力爭在掌握戰略性新興產業原創技術等方面有所建樹。
全面推進傳統產業的新技術研發應用。加大對儲能、氫能、碳捕集等新技術研究及應用;加強低碳、零碳、負碳科技攻關,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低碳高質量發展;推出綠色、健康、安全、高品質的產品,引領消費升級。
(二)加快人才培養使用
著力培養引進行業頂尖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建設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建立有利于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提拔使用,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分配制度,提升科研人員收入和待遇,完善科研容錯機制,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樹立“科技為本、創新為先”的發展理念,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讓創新在企業內部蔚然成風。
(三)增加研發投入
傾全集團之力加大研發投入,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高價值發明專利作為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在考核評價中予以體現,確保在制造業領域研發支出年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積極爭取國家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增強企業創新動力。
(四)明晰研發策略
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盤點業務中卡脖子技術,按緊事優先原則篩選出一批高價值項目,以“揭榜掛帥”方式高水準實施一批重大攻關項目,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圍繞全國經費投入最多、創新資源最為關鍵的區域進行布局,關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在核心創新動力源地區尋找政策紅利,打出殲滅戰。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牽頭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用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資源,資助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做強做大研發平臺,為企業創新服務。
(五)完善落地機制
設立科技創新管理部門或工作專班,加強協同形成組織合力,確保科技創新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改進科研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圍繞項目選擇與立項、對外合作與智力資源整合、資金管理與使用、監督與考核、階段性成果激勵、成果轉化應用等環節,建立科技項目選擇落地機制全生命周期管理閉環。將資本運營優勢與研發創新有機融合,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建立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機制。
(本文原載于《中國經濟報告》,華潤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院組織)